歡迎光臨!! 2/5境外公司上班如何保障權益 2/5公司的強制開會 2/5月薪26000放假放4天一天9小時 1/11自105年1月1日起法定正常工時... 1/05取消特別休假!!
當前位置 > 首頁 > 勞動論壇 > 焦點論述 > 工會運作的新思維
資料中心
焦點論述
[ 2008/08/02 ] 工會運作的新思維

【87年08月號會訊 愚人】

最近幾年來,國內工會組織出現所謂產業總工會、職業總工會分立的趨勢,雖迭勢中央主管機關一再宣稱其非為工會法上所稱之工會,但地方主管機關仍置若罔聞的依工會法二十二條給予補助經費,依工會法三十五條函請事業單位給予公假,這實非正常法規現象。究其形成原因,當因在各地總工會選舉時,職業工會多而產業工會少,治理、監事當選名額相形較少為其一,內部召開各項會議時,又因職業工會關心重點在勞、健保而與產業工會關心者大相逕庭,形成雞同鴨講為其二,尤其是在工會重要幹部如理事長、常務理事之選舉又無從把握為主要,說穿了,實乃工會領導權之爭,不涉其他。

把現行工會組織由單一制改為多元制,難道就能使工會運作順暢?答案恐怕未必,先不說彼此之間誰代表誰的爭奪戰,我們先從運作面切入,以全國產業總工會籌備會的成員來剖析:從報導中得知,其成員有國、公營和民營的工會,我們看公營工會現階段的訴求,最主要的是反對公營事業民營化,希望勞工參與,希望提升政治參與,他們倒不擔心什麼退休金,因為他們絕對可以領得到;而民營工會呢?最主要的訴求是落實提撥退休金,退休金能有個人專戶,工作有保障,尤其是在關廠歇業時能有就業輔導措施的保障,更希望工作環境的安全衛生,其他如工時、薪資、福利的給與和計算都希望享有安全保障,可以說國、公營事業工會和民營工會雖同為產業工會,但訴求權益的主張並非一致;再者,台糖、電力、電信、石油、鐵路等工會而言,彼此各有企業文化的殊異性,因此對勞動條件的訴求各異亦在所難免;因此,可以斷言的,今日全國總工會以次的各級總工會所面臨運作上的各種問題,諸如經費困難,諸如只爭權利不盡義務,諸如開會遲到早退,諸如不團結等等問題,遲早也會在所謂的產業總工會或職業總工會出現,可建工會要強有力的順利運作,其成敗並非決定在組織型態的模式,而是要先從組成工會的核心幹部對工會的觀念和作法做起。

首先,就觀念來說,工會基本上是人的組合,以人來況比工會,理監事在工會說,有如人體的骨骼支架和心臟的功用,是工會的意見領袖,是工會政策、策略的決策者、領導者;而會員代表則是工會的手足耳目,扮演的有如村里鄰長基層樁腳的腳色,會務人員則如同人體的關節,是會務推展的啟動機,會員則是工會成立的基本細胞,也是工會的血肉筋脈,理、監事是政務官,會務人員是事務官,會員代表是民意代表,會員是選民,如此構成了工會,工作計劃、年度預算有如人體的自然循環系統,代表大會是身體健康總檢查,理、監事會議是定期身體健康檢查,一個工會要健全,要順利運作,在於上舉所有成員的同心同德,密切合作,相互配合,久之影響力必然突顯。假如大家不同心齊力,如理、監事不負責,就好像一個人得了心臟病、骨癌,會務人員陽奉陰違,就好像一個人得了關節炎,會員代表不反映會員意見,就好像一個人耳目失聰,手足殘缺;我們試著回想一個人當他在表達意見的時候,有聲音,有動作,有表情,而且是同時表現出來而非像木偶、機械人有什麼先後分割動作,充分展現了人體乃自然界最和諧、最協調的有機體;就工會組織而言,成員來自四面八方,各有思想,各有訴求,要能異中求同,達成共識,就必須大家彼此協調溝通,大家彼此宗重,互相捧場,工會所以社理事、監事、代表、小組長、聘會務人員,乃是為了要展現組織效率而為各有職司,分工合作的一種設計,基本是一種平行協調的關係,而不是像一般行政機關的上下隸屬指揮關係。我們所以來參與從事工會運動,是來服務會員的,是在我們本身本業工作行有餘力,有所成就,有能力來回饋社會的時候,我站出來付出奉獻,而不是把工會職位當作一個名氣,一個進身階,人人皆能建立這種觀念,工運才不致走入死胡同。

【87年09月號會訊 愚人】

以上的論點,我們從整個世界工運發展和工會功能演進的過程,可以得到佐證,工會組織從當初步被重視、壓制的一種悲為可憐自救的團體進展到變成生氣反彈、具有破壞性、抗爭性的團體,然後經過反省的結果,變成夥伴的關係,拋棄抗爭破壞的包袱,進入到生產夥伴,並隨之提昇到事業夥伴的境界,主張所有全社會化,經營權民主化;然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又進入到社會計劃的共同制定者和執行者的階段,扮演的是整個人類社會持續不段發展過程中的主導者,充分彰顯工會存在的價值和貢獻,這個過程是經過一百多年的演進,是無數工運先賢,摩肩接踵,前仆後繼以他們的犧牲、奉獻、流汗所換得的成就。

同樣的,環顧國內,由於工運前輩在革命建國過程中的奉獻和犧牲,使我們擁有保護勞工的政策和立法;接著,政府撥遷來台之後,工會在解嚴之前是自救團體,解嚴之後是討債和抗爭團體,然而隨著政府推動各項民主措施的腳步,工會目前已進入到生產夥伴、事業夥伴的階段,雖然我們已相當成功的把別人經過一百多年發展的東西在三、五年內完成,這成就也是工運前輩一步一腳印的汗水所換來的。但審酌時空環境,我們無法自滿更無從停頓,由於我們正處在由二十世紀跨入多變的二十一世紀關鍵時刻,我們能不能再二十一世紀揚眉吐氣,就完全要看從現在起未來一年多的努力,工會要在這關鍵時刻中,賡續扮演參與和主導者的角色,就必須大家打破不能團結的迷思,積極尋求自我突破,提升自我能力,增加知識,付出更多的心血汗水,在廣大而不同的各行各業工作崗位上守分盡責,研究創新,群策群力,才能達到。

因此,我們所關切的,應該不僅是勞動條件的改善,福利的增加,同時更要放大視野,關心整個大環境朝向國際化和多元所帶來的影響,關心兩岸關係未見緩和,關心國際經濟和貿易興衰對我們的影響,關心整個世界區域策略聯盟的走勢演變,身為現代工會幹部,既要設法維持維持自己的生計,更要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和經濟環境,處境複雜而艱辛,我們實在美有內鬥的時間和本錢,我們要掌握契機,對未來國家發展方向和建設藍圖,主動提出看法和策略,我們不只是做經濟發展和國家建設的無名英雄,我們更要做踵步工運先賢在革命建國和抗日戰爭獻機衛國那種豐功偉業的承續並予發揚光大的奉獻者。基於這樣的理念,我們大家必須調整對工會的心態和做法,才能其有成。

首先,在心態上,我們必須要全力以赴的做到捐異求同,共致祥和,促進工會的團結-我們探討五一勞動節的由來,不難發現,五一勞動節是紀念西元一八八六年美國芝加哥勞動為爭取每天工作八小時,教育八小時,休息八小時所謂三八制福利而舉行大罷工的壯舉,而在一八八九年由各國勞工代表在巴黎開會所訂的國際性勞動節日,其所以能成功,靠的就是團結。我們工運界應該團結,勞工朋友大家依定要愛護我們自己的工會,支持我們自己工會,無論公會大或小,都不要自我膨脹,體制內外工運團體應該攜手合作,用爭取各方認同取代暴力抗爭,如此工運才有前途,更不是工運未來發展的方向。

因為,只有大家無私的摒棄成見和私心,無私的團結合作,才能真正達成匯集眾人的智慧,提出看法一致的工會策略和主張;這就好比籃球比賽,個人的技巧固然重要,但要能贏得勝利,就必須靠大家團結合作,我們不可能能看到說一個球賽是靠單打獨幹而贏得比賽的。其他諸如排球比賽,棒球比賽亦莫不皆都如此。在如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少康中興,已有田一成,有重一旅而得以中興夏朝,更是眾志成城的寫照。國父孫中山先生認為國人最大的毛病再不能合群,不知團結,因此他昌導民權初步,希望大家藉集會的方式,透過民主程序,達成共識。

工會的設計所有代表大會,理監事會議,就是希望透過集會來達到團結的目的而不是分裂,只要大家願意彼此輸誠,捐異求同,必能發揮匯四海納百川的智慧,無堅不摧,無堅不克的功能和績效。


【87年10月號會訊 愚人】

其次,在工會運作上,亦應有以下的做法:

一、把握勞工運動的本意
(一)
勞工運動所要爭取和維護的,是追求實質和長期的利益。要把眼光放遠,不要為了一時的利益或形式上的好處,放棄實質上的長期利益。也就是說,從事勞工運動的人,就勞工利益而言,不可殺雞取卵,而應養雞生蛋。做任何動作,都要有成本效益觀念,千萬不要贏了面子,輸了裡子,我們要的是實利。

(二)
勞工運動的主要目的,是在處理事情,解決問題。也就是如何化解存在勞資之間的爭議,確保勞工權益。絕不是為運動而運動去擴大問題、製造問題,換句話說,勞工運動絕不是為抗爭而抗爭,絕不能刻意製造勞資之間的衝突、對立或矛盾。

(三)
各種抗爭方式如罷工、怠工、杯葛等的運用,應該是勞工運動的手段,而不是勞工運動的目的。爭議權是勞工應該享有的權利,也就是透過罷工的手段,與雇主進行談判,以爭取合理的權益。但是,我們也可以發現,像正大尼龍長達二百五十天的罷工造成了玉石俱焚,像韓國罷工所造成對國家對外貿易發展衰退的衝擊,形成兩敗俱傷等案例,可以瞭解罷工是很嚴重的事情,結果對勞資雙方甚至整個社會都沒有好處。所以,罷工只要能避免就要盡量避免,任何一位負責任的工會幹部,絕不可輕易訴諸罷工。

我們可以將之視為戰略武器,備用不用最好,必要時用上,也要用的適可而止,發生效果,達到目的,讓大家警覺到這個行業必須要改進,而在治療後又能馬上投入生產行列,這是最理想的境界。我們看德國的情形,罷工就被視為一種戰略武器,不常使用,一旦宣布罷工,問題已解決一半,政、勞、資都會坐下來面對面談清楚,且勞方的罷工時間往往是利用中午用餐時間罷工一小時,這是值得學習的。

(四)
勞工運動當然要爭取勞工權益,但是,在爭取勞工權益的同時,也要考慮社會整體的利益,追求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繁榮。這樣才能使勞工能夠在更穩固、更堅實、更廣大的基礎上,去謀求更多、更大的利益,千萬不要為了爭取勞工權益而不惜犧牲其它一切的權益,不惜犧牲整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所謂「飲鳩止渴」,所謂「緣木求魚」的狀況,絕對要避免。

(五)
勞工運動並不是要做到勞資之間彼此拼個你死我活,有我無你或有你無我,而是要努力追求勞資雙方彼此的共存共榮。就像波蘭團結聯主席也是前總統華勒沙應邀來華演說時告訴我們的:工會幹部一定要多給雇主壓力,但切記四個原則-不要壓死雇主,給雇主一點空間,觀察雇主怎麼做,以及和平解決問題。華勒沙特別強調,沒有雇主願意和勞工分享一切,勞工爭取權益時應謹慎思考做法,不要忘記自己在什麼土地上長大,更不要迫害彼此基礎,和平解決是最好的方式。可見,勞工運動所要的,應該是勞資之間的互惠互利、共存共榮。

(六)
勞工運動是要爭取勞工在政治、經濟及社會各方面的平等,而不是要把勞工變成一個自外於社會其他人的特殊階級。也就是說,勞工運動不是要把勞工特殊化、階級化,而是要使勞工平等化。也就是要促使勞工在生活上、社會上、經濟上和政治上,和社會上所有其他的成員平等化,大家各方面一律平等,和睦相處。因此,我們應該反對社會有意把勞工階級化並鼓勵階級鬥爭、階級對抗的做法和想法。

(七)
勞工運動的成敗得失和勞工權益的確保及福祉的提升不僅息息相關,更對勞資關係的互動乃至社會安定都有一定的影響,身為負責的工會幹部,行事須有大格局,縱橫進退之間,必須具有寬宏的胸襟,遠大的眼光,始能不至於侷促一隅。心地狹窄,必然自陷困境而走入死胡同。要培養凡事從大處想、大格局的器度,才能有所成。


【87年11月號會訊 愚人】

二、建立制度
重制度、講原則,才能避免人在政在,人亡政息的現象,工會才得以長久穩健發展。我舉日本歷史上的一個故事來說明,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是繼織田信長一統天下的人物,其豐功偉業,不可謂之不大,但其興亡不過二代,亦不可謂之不速;一般評論家有二種看法,一種是說秀吉晚年得子,來不及其子之長,終為德川家康所乘;另一種則說秀賴及其母淀君重用石田三成,部分老臣不服,致為家康收攬所用。關原一戰,大是已定,冬、夏之戰,終至家滅。

但事實上這兩種理論點,都未觸及核心,原來日本古時制度多半師法我國,而在我國古禮,子女不論是妻所出或妾所出,都是妻的子女,是妻為眾子女之母。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如果秀吉生前,能將秀賴扥給其妻寧寧(北政所)管教,就不會有淀君及石田三成的專權,也不會有福導正則、加藤清正等老將的不服。家康雖善謀略,收人心,亦將無所藉口,秀吉出身卑微,聰明過人,然剛復自用,行事皆憑其喜惡,較無原則制度可言。家康則不然,講制度,尚原則,忍辱負重,較得人心,終能一統日本長達二百八十年,實非偶然。

回頭來看我們工會幹部任期,依現行法規定,係三年一任,所謂三年官,二年滿,更換不可不謂快速,也許剛剛熟悉業務、會務馬上就要走人,因此,為能在任上有良好政續並策工會之長治久安,制度建立,如工會人事獎懲,工會選舉辦法,會員福利,會計管理,會員動態管理,文書檔案等制度就非常重要;舉會員福利來說,諸如有關住院慰問、退休、重陽敬老,會員子女獎助學金,傷病慰問等的舉辦,在在都關係到會員對工會的向心、認知,工會固然要爭取三權,但如能從給會員實質的福利、服務、照顧等著手更是工會團結和依竊行動的根本;另外,如建立工會民主制度並落實執行,使會員透過各種拜訪訪問,參與分區座談、公聽會、問卷調查、電話調查,了解工會目前措施和作法,都有助於工會的團結和運作。

工會幹部擬定要有使命感,一個成功的工會幹部並不是只有在任時的廣被諮詢,而是要在卸任後,工會的運作仍然是照我們在任時所定的典章制度繼續運作,而且仍然繼續受到諮詢、請教。

三、訂定中心重點工作
工會一定要把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做最有績效和效能的運作,循法定程序,確定工會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或推動的工作,全力以赴,一以貫之。

由於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與變化,勞工問題可以說日益增多並愈趨複雜,因此,相對的,會員對工會的要求和期許也相對的增高,在這種情形下,工會為了滿足所有會員的需求,可能在離定年度工作計畫的時候,洋洋灑灑的列了一堆,結果忙了半天,卻沒有具體的工作績效可供一敘,而任期一晃也到了,以致常有時不我予的感嘆,為避免這現象一再發生,我舉一個例子供大家參考,我們看聯合國的運作就可引為借鏡,我們都知道聯合國的會員國有將進一百九十個國家,每個國家,尤其是中南美洲甚至非洲等地區的會員國,都希望聯合國能為他們解決國內各種經濟、社會問題,而聯合國面對這麼多要求怎麼處理呢?聯合國只是利用每年大會的時間,訂出今年或明年要推動的中心工作,比方講定一九九八年為世界殘障福利年,那麼再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日子裡,聯合國派到你國家的代表或特使,或是行文到你的國家,所談的莫不都在強調殘障福利的重要,提醒大家要關懷殘障同胞,我們可能會說,反正我們又不是聯合會的會員國,他的決議案對我們並沒有拘束力,可以不必理會他。

理論上是不錯,但所謂輸人不輸陣,問題是,世界上所有先進國家都遵照辦理了,從立法、行政等各方面強化對殘障朋友的照顧,我們不做,那表示我們是落後國家,大家能接受嗎?這也就是我國殘障福利法的緣起。我想,這個例子,可以供各公會在制定重點工作和年度計劃時作為參考。


【87年12月號會訊 愚人】

四、加速職業證照的推動與建立
我們來觀察社會的脈動,進入到二十一世紀的整個人類社會,科技文明的進步將會是日新月異的,而經貿活動將不僅僅是國對國的貿易,更可能朝向區域對區域,乃至整個世界性的貿易圈互動發展,地球村的觀念慢慢將會被全人類所接受;在這種趨勢之下,工會要能自我把握,自我檢討因應,除了致力於在爭取或維持勞動條件的改善,在參與經營的擴大,在勞資關係的醋勁等權益的爭取外,更要兼顧發揮平衡勞力市場,促進公平分配,充實工會服務會員、照顧會員的實質福利服務以及提昇勞工生活品質的功能,也就是在工會經濟功能方面的加強,是刻不容緩要馬上加以思考的問題;工會組織要能與時俱進,要追求現代化,必須學習以企業經營的管理科學理念去規劃、推動、評估和改善工會的體質和作為。

而第一招具體而微的方法就是朝向建立工會的職業證照制度著手,我們可以肯定斷言,未來的社會,一定是證照制度的社會,我們看每年政府一定組團參加國際技能競賽,主要的目的,就是藉由各國選手在各項目中的表現,來檢測在這個職種項目中,我國的技術水平如何,很客觀的把我國產業技術水平和世界技術水平作一對比,我們喊了多年的產業升級,技術升級,但從發照證數,尤其是甲、乙級發證比例偏低情形來看,實在還有待政府、企業、社會大家共同努力加強,工會在這過程中,應該主動積極站出來,一方面是配合政府政策,一方面是開展本身會務,使會員能在往後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更具保障,增加對會員的實質福利和照顧,從而建立工會的正確走向,當然,如能設法使工會成為政府委辦或指定的技能檢定團體,更是大利多。

五、法治的觀念
工會無論從事任何計畫、方案、行動,一定要依法作為,順法要求,如此才能理得伸,氣得平,俗話說:「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假如我們的作為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情,所得的結果一定是不必要,不可能,不應該,在這種狀況下,勢必無從主張任何權利。因此,認識法規,守法運作是從事工會運動必須謹記的前提,比方要從事一個抗爭或勞資爭議,我們必須先把相關的法律規定加以了解,千萬不要因一時義氣而失去立場,所謂站對位置好出拳,相信大家都明白的,工會幹部要學會在法律還沒有保障到自己之前,先會自己保護自己,例如,平常就努力推動與資方簽訂團體協約,如此,在團體協約有效期間,只要根據團體協約做順約要求去履行,就可以避免又要扮白臉和扮黑臉的困擾了,如凡事都經過法定程序,由理事會-代表大會-報主管機關備查的過程,相信必能得到共鳴和認同,從而獲到權益保障。

六、佈建並善用資源
我們處理問題的最終目標,就是在追求最大的和諧,亦即圓滿,大家都滿意,這要從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重視公共關係的工作來著手。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除了前面所提的要互相尊重,求人和外,對任何事情都要花三分的時間,「用心窮理於事物始生之處」,以期防患於未然。

而在問題既未防止,又很難解決之時,更要花費三分的時間,做好事後的療傷止痛,以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如此,相信問題必能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因為這把握了有人有己的要領,不僅照顧到自己的立場,也能替對方來設想,事件雙方所得到的,是你讓一步,我退一步,彼此雖然都不滿意但都有交待,都能接受的一個妥協方案,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雙贏策略,俗話說,法律不外人情,工會除了依法處理工會事務,推動事務外,為了在過程中減少阻力,如跟行政機關的配合,當政府有政策要我們支持配合的時候,我們給予支持配合,如設法爭取輿論的認同支持,如爭取社區的肯定,以即立法機關在立法,修法時的支持,都需要我們事事用心,處處費心,防範於未然,事後妥善處理,才能建立工會充沛可用的資源。

【88年02月號會訊 愚人】

我們看美國工會所以在美國國內無論政治、社會、經濟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其主要的原因,除了充裕的經費外,就是平常的培養可供其運作的資源,如搜集各有關候選人的背景資料,了解其在勞工問題的立場,只要能始終如一支持勞工,為勞工講話的,則當他競選時,一定全力予以支持,如此在該候選人當選之後,自然就會回報,這種建立資源運作的方式,是值得我們深思借鏡的,今天我們大家都了解國會遊說,議會遊說對我們爭取權益的重要性,如何將美國工會此種運作模式移植參考效法,甚至積極辦理有關各項權益的公聽會,爭取大眾傳播媒體的報導和支持,使社會大眾廣為了解和接受,應該是工會未來的著立點。

七、研究創新,充實自我
未來的社會,所謂的文盲並非指不識字的人,而是指不能再學習的人,就個人而言,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學習,終生的學習,不僅要具備技術、專業的才能,更要有管理的才能,尤其以今日勞工問題的複雜、多元、多變,更須有此體認,才能面對挑戰,迎新挑戰,自滿是進步的障礙,台灣經驗所以能成為世界性品牌,能成為生活在台灣地區中國人的驕傲,乃奠基於大家的勤勞敬業和不懈的奮鬥努力,我們要迎接未來最艱苦也最具發展性年代的挑戰,乃至擺脫世界性經濟景氣衰退的衝擊,承抵責任,我們首先必須要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守分盡責,群策群力,其次更要研究創新,諸如對政府國際化政策所可能引發的對勞動市場變化,南向政策,加入關貿總協,兩岸發展,以及美國要求我們開放服務業勞工進入國內市場等影響勞工福利的狀況都要深入分析評估,以前瞻性的眼光研究對策來加以因應,這些都有賴我們不斷自我充實,吸收新知識,我們不只要教育我們的子弟,我們更要教育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質。

從實務上探討,當前工會最為欠缺的一個面向,就是研究發展能力不足,往往在對政府相關政府措施或法令有所建言時,所提意見不夠深入,降低工會對政府擬訂或勞動法增修的影響力,其次,對於企業成長與利潤計算的相關知識亦不夠,甚至ㄧ無所知,以至在團體協商過程中,無法掌握有利資料,贏取與資方利益相均衡的勝算等等,這是工會力量最軟弱的地方,有必要設法加以充實。

八、培養國際觀
這是轉捩點上贏的策略,由於人類科技文明的進步,整個世界發展趨勢可以說正朝著地球村發展,在21世紀,相信在國與國間,洲與洲間的往來必更趨頻繁密切,我們檢討我們經濟發展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對外貿易的成功無疑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因素,再觀察我們台灣地區缺少天然資源,根本上沒有鎖國的本錢,工會運動特質之ㄧ就是它是一項國際性運動,加強國際勞工合作聯繫,不僅有助於我們權益的爭取,更有助於國家整體務實外交的落實,我們不能固步自封,我們要爭取與國,也就是積極走向國際,重視並加強與美國、日本、歐洲各國勞工的聯繫合作,如此,當更能促成工會運動的穩健發展。

相傳隋朝天台家高僧智者大師,帶領弟子去四川修行,他們走水路,逆江而上,路遠而舟慢,眾弟子頗不耐煩,抱怨說,走了十幾天,才行三百里,何時到得?其中有比較調皮活潑的弟子就作了一首歪詩:「巴蜀去江南,三千三百三,半月行三百,還有三千三!」大師看到了,笑笑說:「我改了一個字,把『還』字改為『只』字就對了,事情只要去做,就會有成績。我相信。」各級工會組織在實務運作上,可能面臨很多的困難和問題,或許是法制面,或許是財務方面,更或許是派系紛爭,但只要我們有心,努力去做,問題或困難都會逐一解決的,以前如此,今天亦如此,有心人不要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