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ECFA對勞動市場的影響與回應
|
【洪清海/本會顧問】
有關兩岸簽署ECFA的討論,近來成為各媒體的報導焦點,讓人不禁懷疑其背後是否有利益團體刻意炒作,藉以形成政策的緊迫感,進而壓縮討論的空間。尤其來自經濟部的資訊,不管是官員的對外發言,抑或文宣說帖,都給人一種「箭在弦上」的感覺,完全忽略人民對此一政策的認知與感受,其實並不是很得宜。
基本上,筆者對兩岸簽署ECFA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持正向看法。筆者既不懷疑政府對此一攸關台灣經濟發展的重大政策已完成深入研究與規劃,也從不理會政府會出賣台灣人民的利益的政治語言,但筆者並不相信政府對於ECFA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與風險皆已客觀評估,更不相信政府已做好因應之配套。當政府樂觀描述ECFA對我國GDP、投資、產業價值鍊、早期收穫、就業機會的正面效應,卻不告訴人民其中可能的負面衝擊,以及政府為此做了那些因應的準備,我相信人民心中的疑慮只會愈來愈重,甚至成為政策的阻力。由於ECFA的專業性與複雜性,讓議題的論辯與對話成為精英專屬的場域,大多數人民並無法精確理解專業語言背後的意涵,更遑論判斷其論述的對錯,因此政府有義務以人民所能理解的語言為政策做說明。很可惜的是,經濟部出版的「一哥發嫂」漫畫說帖,卻充滿價值判斷的偏執與傲慢,不僅無助於人民對ECFA的認知,反而凸顯政府對政策解說的低能,因此讓人民更加憂慮ECFA上路後是否會失控。
站在工會的立場,對兩岸簽署ECFA固然有所期待,但對可能的負面影響,並不是毫不憂慮,畢竟任何貿易協定都有其利弊得失,如同刀之双刃。從過去企業西進引發的關廠風暴中,台灣勞工所承受的傷害至今仍隱隱作痛,兩岸簽署ECFA會不會帶來傷口撒鹽的痛楚,一直是工會揮之不去的陰霾。很遺憾的是,政府對此並未邀集工會進行必要的說明或對話,只強調不會開放大陸勞工來台。其實ECFA對勞工的影響,主要來自於產業消長對勞動市場的衝擊,進而影響到受僱於不同產業勞工的就業安定與勞動條件。對於兩岸簽署ECFA究竟會對那些產業造成不利發展,連帶使該產業勞工面對夕照,這絕非一句「不開放大陸勞工來台」即可搪塞,而是政府應如何提供這些弱勢產業必要的救濟機制,以及對這些弱勢產業勞工提供適當的保障與協助。
據媒體報導,勞委會已就兩岸簽署ECFA對國內勞動市場的影響完成研究,並認為簽署ECFA可以創造數萬個就業機會。由於該報告並未對外揭露,筆者無法了解勞委會的研究結果是否與經濟部對外指稱可增加26萬個就業機會相同,也不清楚勞委會對簽署ECFA有何就業的配套作法。筆者心中的疑問是,在經濟部門猶未能弄清楚那些產業會受ECFA多大負面衝擊之前,衍生性的勞動市場供需變化又如何預估?如果國內產業因ECFA而發生結構調整,並因此造成結構性失業問題,政府要面對的,已不是單純的就業媒合問題,而是不同產業間勞力移動的門檻與障礙如何跨越的問題,其中所需的轉化時程與支持性機制,都需要未雨綢繆。筆者建議,勞委會除應對外公佈其研究報告外,宜邀集國內工會說明其因應之道,並接受客觀的檢視。此外,筆者呼籲國內工會幹部應正視ECFA的動態發展,並適時對政府提出建言與批判,對會員提供諮詢與教育,讓兩岸簽署ECFA成為利多,而非夢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