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
【洪清海】
「世界快樂報告」是聯合國資助的「永續發展方法網路」(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SDSN)所進行的研究。2012年首度發表,2013年及今年則分別是2、3度發布。
4月23日,聯合國公布2015年「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少不了引起一些議論。排名在前的國家,自然臉上有光,執政者少不了吹噓幾句,而名次退步或落後的國家,在野政黨自然少不了藉機酸酸政府。
此次,瑞士被評選為全球最快樂的國家,向來被視為福利國家的北歐冰島、丹麥、挪威分居2至4名,加拿大位居第5,對此排列,相信沒有太多爭論,但向來被視為較富裕的西方大國中,美國只名列第15,英、德、法則為21、26及29名。這些大國恐難服氣。
而台灣在158個評比國家中名列第38(較上次進步4名),相對於日本與韓國分居第46和47名,香港第72名,中國名列第84,恐怕不只鄰邦不解,連台灣人都有「溢美」之感。
其實,「世界快樂報告」採計各國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健康與平均壽命、社會支持、人生選擇自由、免於貪腐的自由、慷慨(捐款)的程度,藉此量化成快樂程度。從採計的項目而觀,可發現與經濟發展成果有關的人均GDP,所占得比重並不高,這可解釋為何經濟大國的排名與經濟實力並不完全相稱。換言之,執政者過度強調經濟成長的治理模式只是一種迷思,對人民的幸福感並無太大作用。政府的清廉、透明和效率,社會的互助、包容和支持,以及國民身心健康的照護和福祉,才是治理的根本之道。美英德法諸國在快樂排名落後於北歐諸國,最大原因不在經濟成就,而在經濟成果的分配不均。當一個社會出現強烈的相對剝奪感,人民對幸福自然無感,充其量只能從挫折中尋求「小確幸」藉以自慰罷了。
「世界快樂報告」的最大作用,並不在比較那個國家的人民最快樂或最不快樂,而是透過對評估項目的得分,讓各國政府知道其人民對政府治理和社會現實的主觀感受,從而引導政府朝向以人為本的全方位發展方向前進,修正以經濟發展為優先或唯尊的政策取向。反諷的是,大多數國家雖然在意快樂報告的排名,卻未必在意人民的真實感受和期待,甚至寧願放捨棄對人權和環境的普世價值,只是為了亮麗的經濟統成長數據。例如全球或區域性經貿協議的氾濫,即是以國家之力為跨國企業開疆闢土,卻以弱勢產業和人民的犧牲為代價。最近澳洲總工會和美國總工會反對「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的行動愈來愈強烈,而國際工聯(ITUC)也把區域性經貿協議與跨國企業的貪婪(corporate greed)連結在一起,缺無法阻止TPP強度關山的氣勢,這正說明聯合國公布「世界快樂報告」的影響力仍然有限。
專家指出,今年的報告顯示無論是個人或是國家,所有測量項目都強烈受社群環境影響,像是家人朋友或是社區,當社群環境根基穩固且能提供即時支持,個人或國家較能迅速恢復精力。或許,國家拼經濟,人民靠「相濡以沫」得到喘息,正是這個世界的最大荒謬。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