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勞動爭議劇減,勞力短缺日益嚴重
|
【洪清海/本會顧問】
據越南官方統計,2009年罷工案件216件,較2008年減少70%。勞資爭議仍以外資企業為主,其中151件係外資的紡織、成衣產業。爭議的標的以工資、福利及管理方式居多,農曆新年獎金(Tet bonuses)則是最近較常見的爭議。一家台資鞋廠因農曆新年獎金爭議,數千名勞工罷工5天,終因資方照單全收的讓步而結束。資方的讓步,其實正是對勞力短缺日益嚴重的痛苦與無奈回應。
如同其他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越南的勞動市場在經歷野貓式罷工的混亂情勢,已逐漸建立勞資協調機制,取而代之的難題,則是工資快速成長,勞動力供需失調的問題。隨著投資的快速增加,工業區分佈愈來愈廣,鄉村勞動力選擇就近區域謀生,造成都會鄰近工業區基本勞力供應不足的問題,加上教育與技術訓練趕不上產業發展,更使技術人力難以增補。
企業為解決人力燃眉之急,紛紛以提高回流獎金為誘因,以免農曆新年之後勞工跳槽,其金額從20萬越幣到加發半個月工資不等。每介紹一個鄉親到工廠就業,就可獲得50萬越幣的獎金,搶人大作戰與中國大陸沿海企業極為相似。此外,調薪5%到10%,已是勞力短缺下獲取勞力的基本門檻,提供勞工食宿,也成為不可或缺。
雖然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其勞動市場有不同特質,不宜隨意比擬,但目睹越南勞動市場中勞工可以如此驕恣,還是不禁叫人懷念台灣過去年終獎金爭議頻仍的歲月。回想台灣在經濟猛飛階段,也曾有過勞方有利的賣方市場,但隨著企業外移、外勞引進,以及外包、派遣等彈性用工模式的大量使用,台灣勞工在勞動市場中優勢盡失,甚至比外勞還不如,真是令人感慨良多。明日越南之勞動市場,是否步向今日台灣之冷峻,尚不得而知,但筆者認為其可能性並不高,因為政府的政策走向是市場機制的調節器,台灣勞動市場的失衡,其實很大原因在於調節器未發揮功能所致,而越南政府是不可能完全放手由市場決定勞工的生存與生計,至少這在可見的未來是可斷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