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將修法限制小型工會罷工權
|
|
【洪清海】
德國向來被視為歐盟中經濟最穩定的模範生,掌握歐盟最大的話語權,更扮演歐盟經濟危機中的救火隊長。然而,近年來德國內部問題層出不窮,不僅經濟成長已呈現疲軟狀態,薪資成長也陷入停滯,罷工案件頻傳,勞動關係正面臨結構性的崩解。
這一年來,德國罷工的新聞在國際媒體中佔據了不少版面,從鐵路駕駛員工會(The GDL union)到漢莎航空(Deutsche Lufthansa AG (LHA))機師的大罷工,乃至於亞馬遜(Amazon.com Inc)的勞資爭議,都引起全球的關注,也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以漢莎航空機師大罷工為例,爭議期間取消了5800航次,造成公司高達2億美元的營收損失。根據德國勞動部的統計,2013年德國罷工案件高達1384件,破了20年來的紀錄,罷工損失的工作天數也創下6年來的新高。但最讓德國政府頭痛的是,此一勞動關係的惡化情勢仍在加劇之中,似乎看不到一絲轉機,尤以運輸業的勞資爭議,更是方興未艾。
德國總理梅克爾面對運輸業緊張的勞動關係,日前對媒體表示,勞動部已研擬採取限制每一行業單一協商團體代表(limit collective-bargaining power to one party per business)的立法行動,來限制同行業中較小型工會的協商權與罷工權。德國政府此舉,旨在避免會員人數不多但壟斷核心勞務的工會,如航空業中的機師工會或鐵路運輸業中的鐵路駕駛員工會,為爭取少數會員權益而以罷工來癱瘓整體事業的運作。對於政府打算祭出的限制手段,各界反應不一。法蘭克福資深經濟學家Thomas Harjes強調,罷工權的行使應符合比例和公平原則(right to strike must be exercised with proportionality and fairness),而工會則認為政府此舉有違憲之虞。
此外,德國鐵路駕駛員工會(The GDL union)的罷工案件,也引起諸多的批評。國會勞動委員會女主席Kerstin Griese質疑工會罷工的目的不在於調薪,而是為了與敵對工會(EVG)競爭協商代表權,「工會將自身利益置於所有鐵路勞工之上,根本就是罷工權的濫用」(The GDL is abusing strike rights by putting “its own interests above the interests of all working staff at the railway)。
據了解,德國法院於2010年允許較小工會可以在產業層級協議(industrywide agreements)之外進行協商,從此較小型工會對工資的影響力不斷增強,甚至被視為德國工資協定的一大特徵,如今卻成為罷工頻仍和政府急於對治的癥結,真是弔詭。看來這次總理梅克爾磨刀霍霍,過度自我膨脹的工會恐難逃被「消風」,而當新的遊戲規則「出臺」,工會之間的競合將如何演繹,將會是另一齣大戲。
延伸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