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工會組織參與職訓治理之檢討與建議
|
【臺灣總工會理事長 蔡明鎮】
一、職訓治理攸關國家勞動力發展,既是提高國家經濟與產業競爭力之關鍵,亦是促進勞工職能開發和穩定就業的基礎工程。工會組織不論是基於與政府勞動治理之伙伴關係,抑或本諸工會存在之角色功能與核心價值,皆有權利和義務參與職訓治理,透過「公私協力」機制的有效運作,提高國家職訓治理之效能,進而讓勞工得以公平分享職訓資源與利益。此一主張,既符合公共行政之發展理論與原則,亦為各開發國家普遍採行之運作模式。
二、檢視我國職訓治理之動態發展過程,可發現不論是訓練方案的多元性、訓練對象的覆蓋面,抑或訓練流程與方法的改進與訓練品質的控管,乃至於訓練資源的分配和非政府組織的參與等面向,皆有顯著的進步與成效,殊值肯定。惟在現行運作模式下,工會體系參與職訓治理的主體性被過度稀釋,不僅造成工會在訓練資源分配上的弱化,也出現工會對訓練計畫審查及訓練品質評核之合理性的質疑,構成工會體系在職訓治理上的諸多侷限與障礙,均待正視與解決。
三、客觀探究當前工會系統參與職訓業務之障礙,單方歸責於職訓主管機關對工會的歧視並不合理。不可諱言,工會系統對職訓的認知、態度和本身能力與條件的侷限,也是造成扞格與磨合的癥結。惟就實務而觀,職訓主管機關將工會視為一般非政府組織,將其納入職訓管理規範,並依評核作為資源分配之依據,雖符合形式上之公平,卻因忽略工會結構與組織文化之特性,以及基層工會在企劃與書文化方面的不足,致使多數工會視參與職訓業務為苦差,不願主動爭取職訓資源,從而淪為職訓治理之邊緣團體。此一情形,凸顯了職訓主管機關與工會行政主管部門在工會組織發展上宜多橫向配合,勞動部應予以正視。
四、全國性工會組織面對所屬會員工會及基層工會在職訓領域邊緣化的不利情勢,認為有必要積極從源頭參與職訓治理,透過從職訓方案與計畫的研商到職訓資源的分配,從訓練計畫的執行控管到成效的評估,乃至於對基層工會辦訓能力的培力與評核,重新建構一套適合工會參與職訓的運作模式,提高職訓與勞工職能發展需求之連結性,並經由工會在職訓治理上的系統整合與分工,促進我國工會組織的自主發展。
五、綜上之分析,本會建議勞動部應擴大全國性總工會在勞動力發展政策的參與和對話,並在確保訓練資源與訓練品質有效管理的前提下,調整現行各項職訓方案與計畫的審查、匯管作業方式及辦訓能力的輔導與評核,以實驗方式將涉及工會系統之部分予以切割開,開放由全國性總工會以公開招標方式參與治理,再依執行績效進行此一運作模式的檢討與修正,逐步實踐工會以夥伴關係參與勞動治理的理念。
其他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