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政府加持勞工福利的「大道」(high road)
|
【洪清海/本會顧問】
如眾所知,美國聯邦政府的勞動政策向來以就業為核心,為降低失業率所造成的社會負擔與貧窮問題,聯邦政府不惜挹注大量預算辦理各項職訓與就業安置工程,但對於勞動關係與勞動條件,則通常扮演規則制定者以及最低基準守護者的角色,鮮少對勞動條件與勞工福利提出積極性的策略規劃,因此,工會與資方集體協商是長期以來提高勞動條件的途徑。此次聯邦政府規劃在政府合約中增列「生活工資」(living wage)條款,要求執行聯邦政府合約之企業應提供合理勞工薪資與福利,被稱為改善勞工生活品質的「大道」(high road)政策,格外受到關注與討論。
據統計,美國聯邦政府每年的合約金額約五兆美元,合約數逾200萬件,超過2200萬勞工受僱執行聯邦政府的合約計畫,其規模相當可觀,如能經由合約「生活工資」等條款的落實,對改善勞工生活,提高勞工購買力,進而帶動經濟發展,應有一定的正面作用。惟反對者則憂心,此舉將推升政府的採購成本,擴大政府的負債,對於缺乏競爭力的中小規模企業,將更難取得政府的合約,間接影響其員工的生計。至於工會的立場,在表示歡迎之外,仍不忘指控聯邦政府合約廠商長期以低工資、低福利壓榨勞工的種種劣行。工會指稱,約20%的政府合約,勞工的時薪僅9.91美元,低於勞動市場的薪資水準。
據了解,2007年馬里蘭即實施政府合約增列「生活工資」等條款,但只要求履約廠商應給付高於最低工資的報酬,卻未明確要求更高的工資與福利。實證結果,並未達成「慷慨的福利,更好的薪酬」的政策效果。此次聯邦政府的規劃,將擴大檢視合約廠商是否提供健保、離職金、退休給付,以及有無違反就業法紀錄等,由勞動部申訴部門對廠商條件加以評分,作為管控的依據。
從美國聯邦政府提出「大道」(high road)政策,旋即引起激烈爭辯而觀,不難想見其影響層面,也可預估其落實的難度。筆者並不認為此一政策是歐巴馬政府繼勞工自由選擇法案之後,單純再次向勞工傾斜的回饋政策,反而更應從美國在經歷金融危機之後,人民對企業社會責任要求日高的回應來解讀。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一個強調勞資自由協商的放任政府,已從金融危機中警覺到社會公平正義的不可剝奪,並積極以立法、政策與行政作為來提高勞工的生活品質,不知馬政府相關部門及勞委會看了有何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