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公司坦承使用童工談起
|
【洪清海/本會顧問】
繼2008年被發現,美商蘋果公司(Apple)供應商僱用25個童工從事ipods、iphones及電腦產品組裝工作,日前該公司又被揭發去(2009)年有3家供應商僱用15名未滿15歲童工從事相同作業,逼得該公司出面認錯並公開說明事件原委。該公司強調,事件發生於該公司供應商未確實遵守蘋果規則,將據此終止與違規供應商的的合約。
蘋果公司強調,該公司對供應商所應遵行的勞動規則,均明定於採購合約之中,惟經該公司之訪查,仍有極大比賽的供應商未完全履行。在全球102家供應商中,每週工時逾60小時者達55家,未遵守最低工資者達22家。而依規定防止職災者61家,正確提供作業環境者57家,顯示其供應商多數未能善盡企業的法律與社會責任。(相關報導可參閱Labour start 網站)
令人遺憾的是,相關報導中提及台商勝華科技蘇州廠上週發生62名勞工化學中獨事件,以及去年富士康一名工程師被懷疑偷竊憤然從公司12樓跳樓自殺的事件,隱指供應商對勞工權益的漠視或不當處理。筆者認為單一事件容或無損於企業營運,但知名企業遭國際媒體負面指正,怎麼說都是顏面無光,有損台商的國際形象。
對蘋果公司勇於坦承使用童工及揭露供應商違規情事,筆者除了對其道德與誠實深為感佩外,更對台商漠視國際公平勞動基準的態度感到憂心。面對國際化的分工與整合,國際工運團體、人權組織、及公民社團等,基於社會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對尊嚴勞動愈來愈重視,監督的力量愈來愈強,杯葛的行動也愈來愈強烈,這對習於輕忽勞工權益的台商而言,無疑是一種警訊。
其次,對台灣企業而言,基於國際競爭的全球布局,工會對企業西進或南進雖感無奈,但對國內工資因扭曲的勞動市場而被壓縮,則深感憤怒。國內企業未在升級上盡力,為永續經營建構利基,也給勞工一個願景,只知追求廉價勞力,奮力在紅海中廝殺,筆者認為,即使西進或南進,終究無法迴避勞工的權益問題,此一看法,實證案例不勝枚舉。和諧勞動關係的經驗,是台灣企業走向國際化應有的條件。
對勞工行政部門而言,制訂合乎國際公平勞動基準的法制規章,落實公權力的監督與干預,並鼓勵平等對待勞動關係的建構與運作,以及對受侵害勞工提供迅速而有效的救濟等,都是國際工會組織基本的訴求,也是勞動人權的國際觀察指標。目前國內勞動法制雖然漸臻完備,但行政作為上則未能對集體勞動關係的失衡與脆弱提供有力的引導,未來是否遭國際工會組織負面評價,值得觀察。
值得國內工會注意的是,疏於國際工運的聯繫與合作,不僅錯失經驗的分享,也得不到國際工會的奧援,很難處理企業走向國際化所帶來的挑戰。筆者觀察國際工會在亞洲的行動,鮮少對台灣工運有任何仗義之行,台灣工運幾乎已被國際工運邊緣化,這是國內工會領袖應力求突破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