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勞動脈動22
[ 2009/05/18 ] 南韓工運走向之探討

             南韓工運走向之探討
【洪清海/本會顧問】
 
南韓工會的拼鬥精神,向來威名在外。儘管各界對南韓工會的組織文化與行事風格有不同評價,但鮮少有人質疑南韓工會組織的獨立性與自主性。近年來,南韓全國性工會積極參與國際工會的串連,更讓南韓工會在國際工運中占有一席之地,並得以快速吸納國際工運的經驗與能量,轉化為國內勞工運動的改革力量。南韓工會的本土性格在注入國際化的新思惟之後,已產生微妙的化學變化,並反應在工運策略與角色的重建之上。筆者最近密切觀察南韓工會的動態發展,從南韓工會聯合會(FKTU)的「大社會共識」(grand social consensus)及其2009年全國大會決議,到南韓工會聯盟(KCUT)新任主席的談話,以及有關南韓國會審議中的幾項勞工法規修正案,再加上今年國際勞動節的活動報導,筆者從資料的閱讀和梳理之中,對南韓工運的走向有更清晰的輪廓。以下謹就相關資訊加以彙整,並提出個人看法以資分享。
 
一、 對抗國際危機的「大社會共識」
 
2009223,南韓工會聯合會(Federation of Korea Trade Union,FKTU)與雇主團體總會所倡議的「大社會共識」,獲得南韓勞動部和公民社會組織的一致支持,正式簽署四方(Four-Party)協議,並對外公開宣誓共同承擔痛苦(share the pain)與攜手對抗經濟危機的決心。此一協議,勞、資、政和公民組織各有其角色分工,主要內容包括:
 
(一) 勞資雙方同意在政府的支持下,共同致力於工作維持與分享(job retention and sharing)。為對抗金融危機,工會同意避免罷工行動,並接受薪資凍結或緊縮;資方同意戒除不公平勞動行為,並避免基於管理之理由而裁員,盡可能維持僱用現況。大企業應主動採取有效的方法來促使其外包或合作企業改進工作安全與穩定。
(二) 公民團體應舉辦各種活動來推廣「分享文化」(sharing culture),並鼓勵社會大眾優先購買實施「工作分享計畫」之企業的產品。公民團體應努力促使政府及國會通過對抗經濟危機的計畫與預算。
(三) 政府應擴大社會服務部門的就業機會,並提供失業者轉業訓練,強化就業安置服務,建立以數據與顧客服務為導向的服務系統。
(四) 擴大社會安全網,提供失業者和低收入者多元的支持,如雇用、托兒、健康照護等。
(五) 展開履行協議的行動計畫,四方同意盡最大之努力,經由持續性的協商,促使協議內容能在企業、地區和全國層次全面推動。為了掌握執行的成效,應在四方團體之下建立一個評估團隊。
 
此次南韓「大社會共識」的推動,最引人注意的是,倡議來自勞資雙方,有別於過去由政府  主導的社會對話,而且在勞資政三方機制中加入公民社會組織,使其社會共識的基礎更為穩固。
 
二、 南韓工會聯合會全國會議的決議

2009325,南韓工會聯合會(FKTU)假首爾舉行2009年全國會議,707個代表中有566個親自出席。會中完成年度預算和計畫審查,並修改章程,決議「中央執行委員會」由24個產業工會系統和16個地區性工會系統的代表出任。
 
此次年度全國大會,以「經濟復甦」、「社會整合」和「對抗勞工法倒退」為主要議題,其重大決議包括:
(一) 政府和企業應立即放棄「單邊重建」(unilateral restructuring)的企圖,以誠信共同承擔經濟危機所造成的痛苦,否則工會將全面展開對抗行動。
(二) 政府和國會應立即停止擴大非典型勞動契約期間的修法。
(三) 全面反對所有「倒退櫓」的勞工法修正作業。
(四) 強化工會自主與民主管理,並致力於工會組織的擴大與團結。未來工會運動必須與弱勢人民結合在一起。
 
應邀出席大會的貴賓,除南韓勞工部長和各政黨主席之外,尚包括國際工聯亞太分會(ITUC-AP)的秘書長,和經濟開發組織(OECD)的工會諮詢委員會(TUAC)的資深顧問,顯示南韓工會和國際工會的密切關係。
 
三、 南韓工會聯盟(Korea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KCTU)的新角色。
 
南韓工會聯盟向來被視為只替高收入勞工代言的「貴族工會」(noblesse union),其前任主席Lee Suk-Haeng因內部發生女秘書性侵案件而於2月間辭職,由出身於運輸和公共社會服務工會系統的Lim Seong-Kyu補選為主席,其任期至明年二月為止。
 
該會新任主席的就職演說,揭示了南韓第二大全國性工會的重大轉變。其重點包括:
(一) 在全球經濟危機中,工會不能單純經由工資鬥爭來增進會員的福利,工會必須經由「社會團結的鬥爭」(social solidarity struggle)將利益分配給人民。
(二) 工會必須降低身段,和社會弱勢族群靠得更近,並將勞工運動建立在缺乏權力的人民的支持上。
(三) 工會必須回到原點,強化社會團結的鬥爭,消除企業對非典型勞動者的歧視。
 
四、南韓國會審議中的勞工法修正案

南韓國會於4月召開臨時會議,審查政府有關創造就業和經濟復甦方案的預算,並針對幾個重要勞工法規修正案進行審查。其中有關28.9兆韓元的振興經濟預算,雖然引起激烈的論辯,但一般預估最後仍將在社會壓力下通過。據悉,有關創造就業的預算高達5兆韓元,將可創造55萬個工作機會,此一部分預算已經獲得通過。
 
其次有關勞工修正工作部分,目前國會審查中的法案包括:
(一) 非典型勞動保護法。政府修法草案將「固定契約」和「派遣勞工」的僱用期間由現行2年放寬為4年。此舉已引起工會團體的堅決反對。
(二) 最低工資法之修正,主要內容為依「職類」與「地區性」建立不同等級的最低工資。
(三) 教師工會組織和運作法,排除教師的勞動條件以團體協商決定的適用。
(四) 殘障者就業促進和職業重建法之修正案,以增加就業機會為重點。
(五)  社會企業促進法(Social Enterprise Promotion Act),提供專業人力資源和財務協助,促進社會企業的穩定發展。
(六) 降低青年失業特別法(a special law to reduce youth unemployment)
 
上述六項勞工法修正案,均與對抗經濟危機和促進就業有關,惟前三項部分明顯向資方傾斜,被工會視為後退的勞動立法,已引起勞工團體的反彈,是否因此而破壞前述「大社會共識」,值得進一步關注。
 
五、2009年國際勞動節的示威衝突
 
今年國際勞動節在全球各地均可看到大型勞工示威與抗爭行動,南韓首爾亦發生激烈的肢體衝突,成為亞洲最激情的演出。南韓工會聯合會(FKTU)延續前三年的慶祝模式,以「馬拉松」競跑活動,搭配「韓國就業夢計畫」(Job Korea Dream Project)就業園遊會方式,動員12000名勞工及眷屬參加活動。但另一個全國性總工會「南韓工會聯盟」(KCTU)則號召16000餘名勞工、農民、市民和低收入者展開「燭光遊行」,提出「搶救生活與民主」的口號,要求政府取消富人減稅的措施,建立社會安全網,提高基本工資,以及停止修正非典型勞工保護法。
兩大工會所動員的群眾,在首爾體育館外發生衝突,並擴大為警民對峙,使南韓的五一活動蒙上暴力色彩。
 
六、對南韓工運走向的預測

從以上的觀察,可以看到南韓工運在全球經濟危機中所做的自我調整,及其當前的策略地圖。筆者認為南韓工運的走向將呈現:
 
(一) 南韓二大全國總工會FKTUKCTU均將工運轉向弱勢勞工和低收入者的關懷,並與公民社會組織進行連結,顯示南韓勞工運動正逐漸與社會改革運動進行整合。
(二) 南韓工會聯合會與雇主團體所倡議的「大社會共識」,在政府和公民社會組織的支持下,已成為南韓當前勞動關係的主宰力量,「讓步協商」(concession bargaining)正快速擴散之中。據南韓勞動部的統計顯示,目前南韓僱用員工逾100人的企業,完成「勞資讓步協商」和「合作宣言」的數量已達1267家,較去年成長3.3倍。其中達成工資緊縮及不罷工的協議達927家,為去年的20倍。值得注意的是,讓步協商的工會隸屬於南韓工會聯合會(FKTU)者占65.6%,而隸屬於南韓工會聯盟的有20.6%,顯見二大全國總工會雖然在性格上有所差異,但對抗經濟危機的行動策略,皆採取安定就業為優先的務實行動。
(三) 南韓政府在經濟危機中雖然簽署「大社會共識」協議,但其向資方傾斜的政策思維並未調整,就其推動中的勞工法規修正及公營企業第二階段改革計畫之內容而觀,皆可發現南韓政府以「經濟掛帥」的施政主軸。其中有關放寬「非典型勞動保護法」僱用期間由2年調整為4年的舉措,將使南韓固定契約勞工和派遣勞工受到更大的傷害,並將引發工會的強力抗爭。其次,公營企業的四年改革,雖然導入「勞動關係最低等級」(minimum grade for labor-management)的績效評估系統,把勞動關係列為企業經營績效的核心指標,如果公營企業的勞資關係未達最低標準,則該企業的整體績效將不得評為「高級」和「優良」等級。政府重視公營企業內部勞動關係的強化,卻同時展開公營企業的裁員計畫,預計在2012年前裁減13.5%的勞力,人數高達35000人,這將使「南韓公共服務工會聯合會」(FKPSWU)別無選擇走向街頭對抗。勞工立法和公營企業改革,已成為南韓工運重回鬥爭的二大引信。
 
七、總體而言,南韓勞動關係在經濟危機中得到良性的修補,強勢的工會務實接受以就業維持為條件的讓步協商,顯示勞資的互信呈現正向發展,這對南韓的經濟復甦極有助益。
盱衡南韓勞動關係的發展,在可見的未來,應該不致發生反轉現象;惟工運與社運的結合,則將使南韓政府被迫面臨更大的改革力量。如果政府的政策取向依然朝向彈性與鬆綁,工會在社會對話機制中的挫折,有可能轉從更大的示威中尋找出口。

此外,南韓工會在國際工運接軌上的努力,近年來獲得相當顯著的成效,此為國內工會組織難以望其項背,值得我們借鏡。本文所引用的資料,大部分來自「南韓國際勞工基金會」(Korea International Labor Foundation)的英文網站,從其資訊的更新中,筆者不得不佩服該基金會在網站經營上的用心。國內長期欠缺國際勞動資訊交流平台,顯示我們朝向國際化的努力亟待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