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勞動趨勢11
[ 2009/03/27 ] 歐洲工運近況速描

                           歐洲工運近況速描   
【洪清海/本會策略委員會委員
 
在這波國際金融風暴中,歐盟各國受創情形相當嚴重,其經濟衰退所潛藏的危機並不亞於美國,但歐盟對抗衰退的作為,卻明顯不如美國,而且歐盟各國間脆弱的政治整合結構,使其振興經濟計畫流於各掃門前雪的自救行動,沒有任何一個政府能為歐洲的經濟扛起重責,這將使歐洲對抗金融風暴的行動因力量分散而事倍功半。更令人憂心的是,部分使用歐元的出口國家,因為無法啟動貶值的外匯工具來強化其出口競爭,只能選擇減薪來維持企業存活,可能因此陷入通貨緊縮的更大危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羅¬克魯曼對此表示憂心。
 
2009年3月4美國總工會(AFL-CIO)在邁阿密舉行中執會(Executive Council),邀請歐洲工會聯合會(ETUC)的祕書長孟克斯(John Monks)專題演講,就當前歐洲工運現況及其重點提出報告。筆者認為孟克斯的演講有助於國內工會幹部快速了解歐洲工運的近況,爰加以摘要整理,並略抒己見以供參酌。
 
一、歐洲工會聯合會(European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的組織概況
歐洲工會聯合會創立於1973年,是當前唯一能代表歐洲勞工進行全歐集體協商及立法的工會組織。目前有27個國家總工會或產業聯合會加入,工會會員人數約6000萬人。該會除完成60項以上有關勞工安全、平等、資訊及諮商等權利法案的制定,並在歐洲大型多國籍企業設置80個工作委員會(Works Councils),負責處理集體協議的談判事宜。
 
歐洲工會聯合會最近剛完成一個有關企業重整的協議,確定企業因經營困難而進行重整計畫時,應在決策前與工會進行諮商,企業不得片面決定。另外有關派遣勞工的平等報酬問題,該會經過與雇主團體的長期交涉,也於最近完成平等給付的協議。至於有關外籍勞工的工資給付偏低的問題,該會主張外籍勞工的工資率應符合勞動市場的工資水準,而非以法定最低工資給付,惟該會的訴訟行動則於日前受挫於歐洲法庭的判決。
 
二、歐洲工運烽火四起
在經濟衰退中,歐洲工會聯合會預估今年年底前,歐洲27個國家的失業率將超過10%,尤其出口國家如德國及東歐各國,均將面臨更棘手的衰退問題。
各國勞工對於政府處理經濟危機的無能感到不滿與失望,因此全國性的罷工或示威活動頻傳,除了冰島和拉脫維亞政府因處理經濟危機不力而被迫垮台,法國、希臘、愛爾蘭及英國均有勞工走上街頭的示威活動。其中英國工會更因外籍勞工的緊縮議題而發動大規模罷工。至於在產業工會聯合會部份,則有歐洲金屬工人聯合會(EMF)發起汽車工人保障權益行動,召集歐洲13個國家分會啟動協調行動,歐洲各大汽車廠均在其行動範圍之內。
 
至於規模最大的全歐洲勞工示威活動,則將於今年5月中旬由歐洲工聯號召旗下各總工會及聯合會同步舉行,全歐洲從葡萄牙、柏林、布魯塞爾到西班牙,均將出現大規模的勞工抗爭行動。此次工會的行動口號「對抗危機,人民優先」(Fight the crisis:put the people First ),要求政府負起必要的責任,採取直接的行動對受困的人民提供援助,而非對貪婪與自肥的企業提供紓困。歐洲工聯提出「新社會大政」(New Social Deal)的呼籲,強調歐盟應採取美國羅斯福總統於1930年代的新政,藉以整合歐洲力量對抗經濟衰退。
 
三、對保護主義(protectionism)的憂慮與抨擊
歐洲工聯對於經濟衰退中悄然崛起的保護主義極為關心,該會認為過去雷根及柴契爾的自由放任主義必須調整,政治與民主必須注入更多的責任,歐盟各國政府在經濟危機中不該讓人民繼續承受非其過錯所帶來的痛苦。對於企業動輒以裁員、減薪或強迫勞工接受更彈性的安排,歐洲工聯認為政府不應置身事外。
 
歐洲工聯強調,對抗經濟危機不能向鄰人乞求,也不能「以鄰為壑」,任何自掃門前雪的自救做法並不可取。像法國總統為挽救其汽車工人,而要求接受紓困的法國汽車製造商必須關閉國外生產線的舉措,即是明顯的保護主義。法國總統薩柯奇對此猶自豪指稱「我們都是社會主義者」(We are all socialist now),令人驚異。而美國的「購買美國貨」條款,也是容易引起爭議的作法。
 
對於保護主義可能使各國勞工權益受損的疑慮,歐洲工聯強調,所有國際勞工組織(ILO)所通過的勞動標準,必須適用於「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所有成員。對於四月即將在歐洲召開的G20領袖會議,歐洲工聯呼籲應在全球經濟合作秩序重建中,同步關切勞動議題的協調與合作。
 
四、對美國勞工自由選擇法案的支持
歐洲工聯對於游離在工會組織之外,卻享受工會談判成果的「搭便車」(Free riders)勞工,表示無法接受。該會認為美國工會組織密度偏低的原因,來自勞工法規對工會組織權的不當門檻設計,讓企業輕易阻擾工會的團結行動。因此,歐洲工聯認為美國國會應儘速通過「勞工自由選擇法案」(Employee Free Choice Act, EFCA),確保美國勞工在參與工會行動上能夠自由表達意思,不受資方的干擾或勸阻。
歐洲工聯基於與美國總工會的長期情誼,除表示對「勞工自由選擇法案」的關切外,並將運用其政治影響力,對美國國會議員進行勸說,並推動大西洋兩岸在經濟委員會外,增設勞工合作與協調組織。
 
五、結語
歐洲是工會組織發軔之地,也是工會組織最成熟而穩健的區域。在全球工會組織衰退的困境中,歐洲工會的組織密度仍能維持在28%,足見工會組織紮根之深。就全球工運的角度來看,歐洲工會組織不僅在國際勞工組織中擔任重要職位,而其所追求的社會公平與正義,也成為國際勞工的核心勞動標準。國內諸多勞工運動的理念與目標,以及勞工法規的結構與內容,不乏來自歐洲工會的實踐經驗。例如「產業民主」、「社會對話」、「社會保險」等,都是橫向移植後修正而成。筆者就歐洲工運的發展歷史及現況加以觀察,認為國內工會幹部可以從歐洲工會組織的經驗中得到如下啟示:
 
(一)歐洲工會聯合會的運作,提供一個區域性經濟合作體系中有關勞動議題與工會整合的模式,這對未來台灣與東協的可能發展,提供一個經濟之外的勞動合作機制的借鏡。
 
(二)歐洲工聯對勞動議題的努力與成果,固然令人感到敬佩,但歐洲工聯對經濟、財政及社會議題的關注,用力之深及研究之透,均令人折服。這對國內工會向來忽略經濟與產業發展研究的「偏食症」,應格外具有警醒作用。
 
(三)歐洲工會的團結與整合,是歐洲工聯的力量來源。雖然歐盟各國在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上存有極大差異,但工會的團結行動卻能超越現實的侷限而整合成堅實的工會體系,此對國內現存全國性工會的分裂而言,也是値得反思的對照。
 
(四)「保護主義」借助各國擴大內需的振興方案軀殼,似有漸漸還魂的跡象,這對全球經濟的復甦具有負面的作用,因此歐洲工聯提出嚴正呼籲,希能遏阻保護主義的橫流。國內工會應該挺身而出,給予正向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