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運歷史長河
[ 2015/08/10 ] 少年仔,罷工
少年仔,罷工
洪清海
 
在網路即時新聞傳播的今日,閱讀平面紙類新聞的民眾愈來愈少,報紙訂戶日減,發行量年年下滑,廣告收入愈來愈少,報社的經營日益艱困,報業成為慘業,上世紀報業大亨可以呼風喚雨的歲月,已然隨風而逝。
 
在報紙發行的流程中,派報和街頭賣報小販是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是不管晴雨都得與時間賽跑求取生存的苦勞。或許我們不會忘記電影中送報生將報紙精準拋擲5樓訂戶的神氣活現,或許也會記得在街頭拉嗓高喊「號外!」的誇張鏡頭,但我們其實很難想像這些底層人物的真實生活脈動。
 
18997月,紐約報童的罷工行動幾乎癱瘓大都會的交通,譜寫了一段少年為爭取正義的工運歷史。這段19世紀末的歷史,由一群在都會狹縫中求生的報童自主行動,沒有傳統工運的嚴密組織和行動策略,卻贏得了窮苦生活僅有的尊嚴。對現代的紐約客來說,或許這只是一段被陳列在兒童博物館中的史料,但從工運的角度來審視一張張退色的照片,我們從陳舊的服飾和童稚臉龐上過早出現的狡黠和機靈,依然可以捕捉到無情大城市底層求生的悽愴與窘迫。
 
1988年,一場美法戰爭讓報紙發行量劇增,報社隨即將批價從每捆(100份)65分調高至85分,想狠撈一筆戰爭財,卻嚴重壓縮了賣報小童的蠅頭小利,引起報童的不滿。當年,紐約近千名的報童中,不少是孤兒,靠著街頭賣報在都會存活。賣完100份報紙,可以賺取35分錢,但如果報紙沒賣完,報社不負責回收,報童必須自負損失。這樣的販賣批價,報童的每日所得僅足以勉強維生,未料「紐約晚報世界」(New York Evening World) 和「紐約晚報」 (New York Evening Journal)卻將批價上調,並在戰後拒絕調降,讓報童陷入生存困境。
 
為了抗議無良報社的壓榨,這群手無寸鐵的報童自行串聯起來,開始以集體杯葛行動拒絕販賣兩家報紙,兩家報紙的銷售量立即減少2/3。憤怒的報童為徹底瓦解報社營運,有數百名報童集結爬上布魯克林大橋(Brooklyn Bridge),阻擋報紙運入城區,結果造成紐約交通癱瘓,城市生活步調大亂。兩家報社的大老闆出面與報童協商,提出批價維持85美分,但願意回收未售完報紙的方案,結果被報童拒絕,從此報童不再販賣這兩家報紙。
 
此一報童罷工事件,後來被迪士尼拍成無冕天王Newsies電影,於1992年上映,據說是迪士尼歷來賣得最爛的真人電影之一,後來又被改編成音樂劇,成
為商業演出的廉價消費材料,讓人感到不悅。
 
         
圖片:網路下載
 
 圖片:網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