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清海
[ 2009/04/01 ] 工會與企業文化

                           工會與企業文化
【洪清海/本會顧問】
 
    首先誠摯感謝福建省總工會及廈門市總工會的邀請與接待,能夠參加本次盛會,本人感到特別高興,對於主辦單位在務實的交流活動中對論壇主題的創意設計,本人謹表敬佩之意。本人曾經參加多次海峽兩岸工會交流活動,每次都能深切感受到大陸各級工會的活力與熱情,對大陸工會的角色功能與運作模式也有基本認知與感想,但總覺得兩岸工會交流活動「感性」永遠大於「知性」,結構性的知識對話與分享,比重稍感不足。對此一現象,本人曾多次利用不同場合委婉提出建議,很高興在本次的交流活動中看到主辦單位與工作人員的用心,希望此一模式能普遍推廣到其他工會交流活動,使兩岸工會交流更具深度與宏效。
 
企業文化是企業最珍貴的無形資產,既是企業內部整合的行為規範,也是企業對外競爭的利基,所以創造優質企業文化,向來是企業經營者與管理階層念茲在茲的課題。工會組織在企業文化形塑與活化的重要性與功能性,雖無長期以來獲客觀評估,卻日益受到重視與討論,這是值得工會幹部欣慰的正向發展。
 
企業文化所涉面向極廣,受限於論壇時間的分配,本人擬就工會在企業文化的角色功能提出淺見,敬請批評指教。
 
企業文化的內函向來以企業經營者的理念為核心,經由組織設計與管理活動漸次形成結構化的管理制度,作為規範勞動的準繩。隨著管理科學的發展,產業民主的興起,以及勞動關係的改變,企業經營者與管理者逐漸體會到企業文化的型塑與深根,不能再以單向由上而下的一元模式來培養,必須以全員參與方式才能激發員工的熱情與創意,使企業成為堅實的有機體,而非僵固的機械結構。換言之,今日企業文化是整合企業經營理念,管理制度,員工認知,價值,態度及行為等元素所形成的體系,形請於外,便是企業的一種特質,性格與風格。我們今日常常討論的企業識別體系,並非僅僅侷限於企業的Logo,而是以企業文化為內涵的企業整體形象。
 
以上說明,主要在強調二個重點。第一、企業文化必須內化成為員工的價值與信念,才能發揮規範性作用。第二、企業文化的培養,必須以全員參與方式才能源耕勃發。工會既為企業內部最大的群眾組織,其在企業文化議題上的角色功能,顯已不言而喻。如進一步加一分析與歸納,本人認為工會對企業文化的建立,具有三項主要功能。
 
一、工會是企業文化的催化者。
    工會在本質上雖然代表勞動者的意志,其運作卻無法跳脫於勞動關係之外。歷史經驗早已說明勞僱之間互利共生的本質,以及良性互動的可欲與價值。工會在維權活動之外,必須適切參與企業經營活動,並提供具體建議,協助企業建構合理的管理制度。我們從外商沃爾瑪在大陸改變向來主張的「無工會政策」加以觀察,即可了解工會對外商企業在地文化的催化作用有多大,我們更深信,沃爾瑪在改變無工會改革之後,將更能貼近員工的情感與價值,並經由企業文化的重新培養,為企業創造更為有利的經營環境。
 
二、工會是企業文化的機轉。
    企業在建請企業文化的過程,通常經由教育訓練及管理活動加以系統化運作,其最終的目標,在達成員工將企業的理念與願景內化成自己的價值與目標,使企業與員工統合為一,藉以提高企業的生產力與競爭力。從諸多的實例中我們發現卓越的企業經營者或管理者,都差於運用工會為輔助機制,甚至將部份教育訓練活動委由工會來執行,既可減少員工的抗拒,加速企業文化的內化作用,並可擴大工會服務會員的功能。
 
三、工會是企業文化的評估指標。
    企業文化的優劣,最簡單而直接的有效評估方案,就數對該企業工會的觀察。從工會實務經驗中我們發現企業與工會之間出現緊張的關係,則企業對其外部顧客的服務品質通常會出現不穩定的現象。此一不穩定的現象,與其歸責於工會的干擾與杯葛,不如說是企業文化出現失調所造成的必然結果,工會只不過是對此一失調的企業文化採取較激烈的回應而已。「春江水暖鴨先知」,工會相較於一般勞動者,其對企業內部的問題的靈敏度與回應力都居於一定高度之上,因此經由對企業工會運作現況的近距離觀察,即可了解該企業文化的梗概。
 
    最後,我想特別強調的是,面對國際經濟體系的整合與分工,全球化的競爭與合作也出現了不同的秩序、規則與形態。面對未來的全球化發展趨勢,究竟那些企業文化的特質是被普遍接受、肯定、歡迎與期待的,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思維方向。標榜「綠色產業」的產品為何受到全球普遍歡迎,而「血腥鑽石」為何受到全球的抵制;其中的關鍵在於產品是否合乎普世的價值,如何將普世的價值納入企業文化之中,是企業經營者應該重視的課題,也是工會實踐世界公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