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1月號會訊 愚人】
推展福利工作第四個要把握的原則就是「建立形象,彼此誠信」:辦理勞工福利固然要針對勞工工作與生活上的實際需要,滿足勞工物質與精神方面的需求,藉以達到提高勞工工作情緒、改善勞工生活狀況、促進勞雇和諧、增進勞工福祉的目標,惟以下幾項觀念的建立,更屬不容忽視:
一、正確的福利觀念-這包含了(一)勞工福利在雇方應視為擴展生產與發展業務的一部份。(二)勞工福利應與生產並重。(三)勞工福利促進勞資合作,達成生產成果共享的要求;之所以提出這樣看法,可以引用先總統蔣公在民國四十一年五一勞動節告勞工同胞書的一段話來說明:「工人最需要的是福利,而福利與生產是不可分離的。就是說勞資關係必須建立在互助合作的基礎之上,資方應當在發展生產中重視工人的福利,勞方必須從努力增產中求福利的增進,這樣才可以勞資雙方俱蒙其利。」這段訓示,可知生產與福利猶如孿生子,並不是純粹的收與支、要與給,而是互為因果兼籌並顧的,此處的所謂生產,乃是廣義的解釋,含蓋了產業和職業,並不是指單一的生產事業。
二、有人有己,爭取雙贏-記得有一則寓言說在某一個城市中住了兩個勇士,一個住在東邊,一個住在西邊,他們是好朋友,有一天在城中央碰見了就相約喝酒,結果其中一個匆匆跑了去買酒卻忘記買了下酒菜,另外一個卻說反正你身上有肉,我身上也有肉,你割你的肉給我吃,我割我的肉給你吃,還要買什麼呢?於是兩人各自拔刀割自己的肉給對方,不旋踵兩人先後斷了氣;無論是勞資雙方或是工會內部在決定行事方針時,都必須了解,福利既然與生產不可分,那麼被要求對方的接受能力,對方的立場就必須加以衡量,保留人情味的彈性,營造彼此迴旋的空間,當一方提出甲案,另一方提出乙案,這時雙方就須要設法找甲乙兩案的替代案-丙案,也就是雙方各讓一步,彼此雖都不滿意,但還可以接受的相互妥協與折衷,切不要玉石俱焚,如上述寓言中的勇士那樣,團體如此,個人亦如此。
三、導正會員的福利觀念-建立享受福利就要負擔義務的平衡觀念。一般而論,國人普遍存在著多得不如少得,少得不如現得的心態,我只要繳了會費,不論多與少,我要的是無盡的服務,在這種狀況下,往往使本已財力、物力、人力、有限的工會陷入無從動彈的地步,因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故必須採取透明、公開方式,告訴會員目前狀況和解決之道,使每一個會員建立大一體觀念,願意甘苦與共,才能有益發展健全的福利網路。
其次,誠信原則是辦理福利工作所必須堅持的,所謂民無信不立,所謂信義為立業之本,主事者如能給予會員誠信的印象,則事必成,我國歷史上春秋五霸的齊桓公就是以信得天下的-相傳齊桓公在一個地名叫「柯」的地方和魯國展開和談會議時,談判已經告一段落,魯莊王正準備簽降書時,魯國的將軍曹沫突然跑到談判桌前並用匕首指著齊桓公,提出要求希望齊能歸還奪去的土地,齊桓公迫不得已只好答應,這時曹沫馬上丟下匕首,並向齊桓公鞠躬道歉,待回朝後,齊桓公因為受威脅才被迫答應,心有不甘,費盡心思欲殺曹沫並否定原先的承諾,管仲知道齊桓公的想法,就進言說:「現在殺了曹沫,就是違反信義的事。追根究底,這不過是一時氣憤罷了,何況這麼做,一定會在諸侯間失去信用,天下人必然看不起。」齊桓公想了一想,接受管仲的進言,遵守和曹沫的約定,把奪來的土地都悉數歸還魯國。這件事傳開之後,天下人都稱讚齊桓公是一位守信義的君主,認為可以放心和齊結盟了。一年後,齊桓公為天下諸侯推舉稱霸。齊之稱霸,固然軍力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守信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工會無論是福利工作或是其他會務、業務一旦訂下計畫並告知會員,就必須守信,全力以赴,如此才能取得會員的信賴和支持。
總之,福利在基本上是「互利」,更是「關懷」、「照顧」和「付出」,永遠都無止境,要能期其於成,則必須本諸誠信,建立形象,方能竟其事功。